植物诱导抗病性的常规鉴定——相关酶活性变化
发布日期:2020-07-14 12:24 浏览次数:
翟彩霞 马春红 秦君 王立安 陈霞 李广敏
【摘要】:概述了诱导植物抗病性的过程、相关酶以及几种主要相关酶活性变化与诱导植物抗病性的关系。为早期鉴别植物抗性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植物的诱导抗性,包括植物在外源因子作用下的两类反应,一类是快速的局部反应,即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另一类是诱发了植物一系列的防御机能,使作物产生全面的抗性,即诱导系统抗性(Induced Systematic Resistance,ISR)。
诱导的反应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诱导期,即在诱导处理和挑战接种之间的一个时间间隔,是植物对诱导刺激发生“免疫应答”到防卫基因表达和产物积累所需的时间。
第二阶段为最大期,指诱导抗性基因以刺激活化到获得最大表型所经历的时间。
第三阶段为持久期,即诱导抗性的持续时间,在不同的病害体系中有很大差别。
植物脂肪水解酶(LAH)、脂肪酸氧化酶(LO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增加以及与植保素合成有关的酶如PAL、4CL、CHS、CHI等的合成,包括植保素的出现是诱导期;这一时期,一些水解酶也开始产生。这说明与抗性相关酶的产生和增加可以作为一种抗病性早期鉴别的手段。
植物的抗病性与某些酶有关。酶的变化规律可以作为抗病性早期的鉴别方法。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等都是常用来鉴定植物抗性的酶。以过氧化物酶活性大于或等于30(470 nm,△OD·g-1FW·min-1 )作为抗病指标时,抗病植株100%被准确预测。POD、CAT、PAL可以作为鉴别植物抗病性的生理指标。
植物在受到病原菌侵染或是抗病激发子诱导后,某些酶活性及同工酶发生变化,例如,POD、PAL活性升高,CAT活性下降。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NTB200405070.htm